氫能安全系列回顧一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及興登堡號空難



這兩起事故,都是人類對氫能材料了解和認識不足造成,雖然這幾百年科技文明快速進步,對氫能材料的認識也累積了很多的實驗數據,依然非常不足。  氫原子太小,太容易鑽入材料裡面,隨著不同溫度及環境的改變,會有不同的特性產生,如果氫能科技是未來潔淨能源必然選項,更多的投入及研究,更多的模擬分析及數據累積,是非常必要的。

因為過去半導體產業太成功,相關領域的專家,因為資源有限,也都只能在特定比較有經濟效益的項目努力,與目前急需的氫經濟目標差距很大。好消息是AI科技的成功,可以利用強大的計算機算力做模擬預測,加速達成目標。

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重大致命事故,太空梭起飛73秒後爆炸,七名太空人全部遇難。「挑戰者號」軌道器第10次和太空梭第25次飛行,乘組原定部署通信衛星並在軌道飛行期間研究哈雷彗星。太空梭發射時,軌道器與容納主引擎燃料的外燃料箱連接(外燃料箱包括裝液態氫的大箱和裝液態氧的小箱)。

根據調查,事故原因是密封右側固體推進器的O形環失效,橡膠彈力因發射時創歷史新低的氣溫,O形環密封失效。太空梭起飛後不久高溫燃燒氣體洩露並燒穿旁邊的燃料外燃料箱,導致右側固體推進器末端部件脫離和外燃料箱結構故障。

 

 

太空載具爆炸後,包括乘組艙在內的整個軌道器在氣動力下四分五裂。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興登堡號空難

興登堡號空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興登堡號空難是德國興登堡號飛船(LZ 129 Hindenburg)在啟航的第二年,即1937年5月6日,在一次例行載客飛行中從德國都市法蘭克福飛往美國紐澤西州的雷克霍斯特海軍航空站。準備著陸的飛船在離地面300英尺的空中起火,船體內的氫氣和易燃的蒙皮導致大火迅速蔓延,飛船在34秒內焚毀,造成飛船上97位乘客中的35人(13名乘客和22名機組人員)及地面上的1人死亡,這成為當時最慘重的航空事故之一。

 

Translate »